top of page

再次被从学校抹去的性少数群体:教育部试图隐藏性少数群体长达十二年

  • lgbtnewskorea
  • 2022年12月11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今年11月9日,韩国教育部发表了新一届教育课程,并表示将从中删除“性少数群体”一词。教育现场中提高性少数群体在日常中的能见度对保护性少数群体学生人权尤为重要,教育部却对学生与教师面临的歧视与仇恨置之不顾。

  • 汉语翻译:사락

  • 汉语译文编辑与修正:Van

  • 韩语原文:Miguel

  • 韩语原文编辑与修正:권태, 보꾸, 희중

韩国实行为期六年的小学与三年的初中义务教育,也有许多青少年就读为期三年的高中课程。也就是说,大部分韩国人在成年之前是在校园这种封闭式集体当中度过十二年的。可是韩国教育部于今年11月9日发表称,将从这十二年光阴中删除“性少数群体”的概念。


“教育部忧虑的是青少年的认同混乱”

教育部发表的内容属于“2022年新修教育课程”,该课程最终制订以后,将成为2024年起编制的小学教科书、教案和2025年起编制的中学教科书、教案的标准。据新修课程所述,社会、品德、保健科目将不再使用“性少数群体”和“性别歧视”等词,并以“以性别为理由遭受歧视的少数群体”、“对性别的偏见”、“性别歧视的伦理问题”等委婉的方式代替。


教育部事实上承认了该举措有意识地抹去了性少数群体。教育部工作人员张弘宰(音)表示,如在教育课程中包含性少数群体,“将导致处于建立自我认同过程中的青少年的认同混乱”,并且“会助长第三性别”。早在2015年,韩国在制定国家级性教育标准教案时,就曾遗漏性少数群体,而现在国家政府又在积极主导教育课程的退步。


韩国教育部发表的卡片新闻中一部分,列举的品德科目的目标之一为“强化能与自身、他人、自然建立伦理关系的,以关系为主的品德意识”。但是此次新修教案并没有给予性少数学生理解自身的机会,更没有给予学生与作为他们邻居、同学和同事的性少数市民建立关系的机会。(出处:教育部)
韩国教育部发表的卡片新闻中一部分,列举的品德科目的目标之一为“强化能与自身、他人、自然建立伦理关系的,以关系为主的品德意识”。但是此次新修教案并没有给予性少数学生理解自身的机会,更没有给予学生与作为他们邻居、同学和同事的性少数市民建立关系的机会。(出处:教育部)

教育现场中,性少数群体难见踪影

现行教育课程是2015年修订的,那如今的学校教育当中有没有与性少数群体相关的教育呢?答案是并没有。据林正洙(音)、朴炯俊(音)、牟庆焕(音)的2022年研究,韩国高中正在使用的五种社会文化科目教材当中,没有一种教材将性少数群体包含在社会弱势群体单元内(Lim, Park & Mo, 2002)。并且,虽然有一本名为《和谐共处的民主市民》高中教材包含对性少数群体的简单描述,使用这本教材的课堂却寥寥无几。


支援性少数青少年的市民团体“叮咚”与共同法律事务所“异彩(音)”发表的2022年报告中指出,现行性少数群体人权教育极不充实。在与教育相关法律中,有关性少数群体的内容无处可寻,韩国国家人权政策基本计划(NAP)更早在2012年就删除了相关内容。并且,向预备教师实施的性认知教育中,也没有包含有关性少数群体的内容。目前,只有首尔、全罗北道与忠清南道等部分地方政府以学生人权条例的方式明示保护性少数学生的权利。


现在政府以“没有社会共识”的借口连相关用语都不敢使用的态度只会坐视不管并滋长仇恨。

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于2014年发表的《以性取向、性认同为由的歧视实态调查》中,学校现场的现状一览无遗。成为调查对象的中学教师100人中,79%表示从未受过有关性少数群体人权的教育;所有调查对象又表示,就职的学校没有禁止性少数群体歧视或保护人权的政策制度。


教育课程应当起保护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正如教育部所说,青少年时期是建立包括性认同在内的各种认同的期间,所以青少年需要探讨各种认同与可能性,并学习如何和与自身不同的他人和谐相处,正因如此将性少数群体明确包括在教育课程中是尤为重要的。也是出于这样的理由,反对性少数群体歧视的彩虹行动就教育部的举措指出:”(教育的意义)应在于帮助学生养成与多元化的社会弱势群体互相尊重并建立平等关系的能力。


彩虹行动李浩林(音)活动家在韩国总统室外进行的教育课程批判示威中举着印有”不要助长歧视与仇恨教育!保障尊重多元化的教育!“的牌子进行发言。(出处:彩虹行动Facebook)
彩虹行动李浩林(音)活动家在韩国总统室外进行的教育课程批判示威中举着印有”不要助长歧视与仇恨教育!保障尊重多元化的教育!“的牌子进行发言。(出处:彩虹行动Facebook)

据2014年国家人权委员会的报告,性少数群体学生200名中,92%回答说曾有因害怕歧视或霸凌而隐藏其自我认同身份的经验,更有87.5%回答说即使是以性少数群体为由而遭受欺凌也不会咨询老师,大部分提出了”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害怕他们试图纠正“等理由。


性少数青少年度过幸福的学生时期,支持他们的老师是不可或缺的,能辅助教师的教育课程与校园内政策是更加必要的。参与叮咚与异彩进行的2022年调查的一位老师说,教育课程中没有包含的性少数群体人权教育是很难以教师个人的判断进行的。自行决定实行性少数群体人权课程的教师也经历了个人难以承受的仇恨攻击,有的学校因实行了性少数群体人权课程而遭受了仇恨势力的轰炸式抗议电话和校门外示威。


志愿申请教师一职的性少数群体也持相同意见。将来想从事教师职业的性少数女性三人在一段采访中表示,她们希望能成为能与性少数青少年沟通内心的教师,但是教育教程中没有性少数群体内容成为了阻碍(Shin,2019)。举例说,在讲述不同形态的家庭的单元中,即使想提及同性伴侣,保守的学校现场会提出异议,甚至会威胁她们的教师地位。


“提高日常中的能见度是提升人权最好的办法”

据11月29日韩国女性政策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以初中生4000名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中显示,78%认为需要关于性少数群体的教育。学生们已经知道现代韩国社会的多元化,并且想进一步学习。一份2022年的研究也对没有性少数群体的现状表示担忧,并表示:“正因为(在教育课程中)不存在,会产生更大的实际影响”。因为性少数群体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议题,省略该其存在实际上会导致教授“被扭曲的、狭隘的社会观”的可能性增加(Lim, Park & Mo, 2002)。


“性少数群体”一词一进入课本,所有问题就会魔法般解决吗?这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政府以“没有社会共识”的借口连相关用语都不敢使用的态度只会坐视不管并滋长仇恨。


韩国以外已经有不少国家将性少数群体人权搬进了教室里。一位西班牙教师说:“提高日常中的能见度是承认并提升性少数群体人权最好的办法。教室内不提及性别?太离谱了。”这句话对韩国的教育现场同样是有启迪的。教育部的新编案还没有最终确定,一有新的消息,我们会密切关注,并在第一时间传达。



  • 汉语翻译:사락

  • 汉语译文编辑与修正:Van

  • 韩语原文:Miguel

  • 韩语原文编辑与修正:권태, 보꾸, 희중


相关资料

[References available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Koren]

1. Lim, Jeongsoo, Hyung-Joon Park & Kyung-hwan Mo (2022). ’An analysis social minorities contents in ‘Society and Culture’ Textbook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Studies, 15(3), 147-172. DOI: 10.14328/MES.2022.9.30.147

2. Mar, Domènech (2022). ‘Recursos per educar contra la LGTBIQ-fòbia’. Diari Ara. https://criatures.ara.cat/escola/recursos-educar-lgtbiq-fobia_130_4376385.html

3. Shin, Kyunghee (2019) ‘Examining the practicum experiences of homosexual prospective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 & Culture (JOEC), 25(4), 485-508. DOI: doi.org/10.24159/joec.2019.25.4.485


[언론 기사 및 단체 논평] (날짜 오름차순 정렬)

1. 이유진(2021.04.01). “서울 학생인권종합계획, 처음으로 ‘성소수자 학생’ 명시해 지원”. 한겨레. https://www.hani.co.kr/arti/society/schooling/989179.html

2. Mar Domènech(2022.05.27). 미겔 번역(2022.06.17). “[스페인 카탈루냐] 성소수자 혐오에 맞서는 교육을 위해”. 로망스어권 성소수자 소식 번역. https://lgtbiromanicis.tistory.com/121

3. 대한민국 정부(2022.11.09). “초중등학교 교육과정 및 특수교육 교육과정 개정안 행정예고”. 대한민국 정책 브리핑. https://www.korea.kr/news/policyBriefingView.do?newsId=156535515

4. 문경아(2022.11.09). “새 교과서에 ‘자유 민주주의’ 넣고 ‘성소수자·성평등’ 뺀다”. 시사저널. http://www.sisajournal.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50070

5. 오세진(2022.11.09). “‘성평등’ ‘성소수자’ 뺀 교육과정 개정안…어떻게 가르치려고?”. 한겨레. https://www.hani.co.kr/arti/society/society_general/1066543.html?_ga=2.225928986.1868517299.1668302891-1375959607.1663037301

6. 박고은(2022.11.15). “교실 속 성소수자 차별·혐오, 교육과정 안 바꾸면 못 막는다”. 한겨레. https://www.hani.co.kr/arti/society/rights/1067312.html

7. 성소수자차별반대무지개행동(2022.11.15). “[성명] ‘성소수자’ 삭제한 2022 교육과정 개정을 규탄한다!”. 성소수자차별반대무지개행동. https://lgbtqact.org/성명-성소수자-삭제한-2022-교육과정-개정을-규탄한다/

8. 한진주(2022.11.29). “중학생 10명 중 8명 "성소수자 교육 필요하다"”. 아시아경제. https://v.daum.net/v/20221129100328489


[보고서 및 논문] (저자 성명 오름차순 정렬)

1. 송지은·정명화 외(2022). 『성소수자 학생 인권보장을 위한 법·제도 개선과제』. 청소년성소수자위기지원센터 띵동·공동법률사무소 이채.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_uhmv66C_n0kyy1EV1nXRvIFjisTVsWm/view

2. 신경희(2019). 「성소수자 예비교사의 현장실습 경험 분석 연구」. 『교육문화연구』, 25(4), 485-508. DOI: doi.org/10.24159/joec.2019.25.4.485

3. 장서연 외(2014). 『성적지향·성별정체성에 따른 차별 실태조사』. 국가인권위원회. https://www.humanrights.go.kr/site/program/board/basicboard/view?currentpage=4&menuid=001003001004&pagesize=10&boardtypeid=16&boardid=611289

4. 임정수·박형준·모경환(2022). 「고등학교 『사회·문화』 교과서에 나타난 사회적 소수자에 대한 내용 분석 - 2015 개정 교육과정을 중심으로 -」. 『다문화교육연구』, 15(3), 147-172. DOI: 10.14328/MES.2022.9.30.147


Comments


bottom of page